【威士忌知識】新手入門必要學會的5個威士忌術語

作為威士忌初新手入門,總是搞不懂威士忌時所用的術語?那麼就要看看以下5個常見的威士忌術語,讓大家更進一步了解威士忌。


威士忌術語 No.1:熟成時間 / 年份標示 (Age Statement)

其中一個威士忌酒標經常提供的資訊就是熟成時間(年份標示),也就是Age Statement,如常見的12年、18年、25年等。由於威士忌陳釀時,味道和特性容易產生變化,為了讓出品的威士忌品與和味道更一致,酒廠多數會混合不同木桶或熟成年份的威士忌,來更佳呈現品牌風格和個性。酒標上的年份是酒瓶中最年輕的威士忌年份,例如一款標示為20年的威士忌,代表當中最年輕的原酒為20年,但其中也可能混合了更老的威士忌,像是25年和30年。

photo of person holding glass bottle


雖然威士忌法定最低陳年時間為3年,但大多數時間酒廠都會陳年10年、12年、15年或18年。其實,威士忌最重要的是口感,有些威士忌陳年10年口感較佳,有些則可能陳年15年才是最佳。而陳年18年後的威士忌價格會變較高,在市場上未能普及。因此,酒廠之所以會主力推出這些年份的威士忌,是因為它們最具生產效益!


威士忌術語 No.2:Angels’ Share 

作為威士忌愛好者,都應該聽過「Angel’s Share」,意思是威士忌每年在橡木桶熟成時,所產生蒸散耗損的比例。威士忌新酒在蒸餾之後,會存放在各種橡木桶中陳年。不過,因為木材有微小的氣孔,像是威士忌的呼吸一樣,內裡的威士忌就會隨時間慢慢蒸發,每年大概會有總容量之中的2% 被蒸發,蒸發比率會因為地點跟溫濕度而不同。這定律就被比喻為天使們抽走的威士忌稅,因此就誕生了「Angel’s Share」這個術語。

low light photography of pile of barrels


威士忌術語 No.3:泥煤味(Peat / Peated)

品嚐威士忌時,經常會聽到別人以「泥煤味」品評,有些威士忌上除了標誌酒精的濃度,還有泥煤值(PPM值),代表威士忌的煙燻程度,PPM值越高代表泥煤味越強烈。但「泥煤味」是甚麼呢?泥煤其實是古代有機物/植物枯萎後無法完全分解而沉積於地底,經過長年累月後累積成泥炭層。威士忌中最主要的泥煤味來源,是威士忌在製作過程中,當麥子發芽後,為了停止其繼續發芽,以利於接下來的製程,就必須把濕濕的麥芽烘烤(Kilning)烘乾,這時若用泥煤去烘麥芽,做出來的威士忌就有濃濃的泥煤味了。


有人形容泥煤味像「正露丸」味,嚇怕不少新手,但其實很多威士忌愛好者都喜歡這種香味,蘇格蘭Islay或Island地區出產的威士忌便以煙燻泥煤味聞名。

opened book beside drinking glass


威士忌術語 No.4:ABV(酒精濃度)

即是Alcohol By Volume,是用來衡量酒體含有多少乙醇 (酒精) 的標準計算方式。每支威士忌的酒標在法定上都必須清楚標示酒精濃度。ABV指特定容量的酒精類飲品內含多少酒精,並且通常會以容量的百分比 % vol. 表示。大多威士忌ABV為40-46%。


對一般消費者而言,ABV可以是個參考,讓人知道品飲此威士忌時大概會感受到的風格。威士忌的香氣及風味豐富而繁多,而酒精正正是這些為威士忌帶來香味的物質的載體。一般當酒精濃度較高,威士忌味道會較強勁和濃郁,帶較多乾果等成熟果香;隨著酒精度下降,不同較淡的味道會散發出來,如柑橘的香味。


威士忌術語 No.5:Cask Strength 原桶強度

「Cask Strength 原桶強度」是指威士忌在橡木桶中熟成後,未加一滴水直接從桶子取出來,並直接入瓶的原酒,ABV可高達約50%至65%。


這種「原汁原味」的威士忌近年愈來愈為人熟悉,亦備受追捧,需求大幅上升。它的風格強烈,品嚐時建議逐點加水,稀釋至個人喜愛的口味,這能令香氣慢慢釋放之餘,也可以感受威士忌在不同濃度時的不同面貌,不過要小心過度稀釋,否則威士忌會失去它的酒體!


看完以上威士忌術語,有沒有覺得變專業了呢?



網誌: 飲酒知識
盤點6個電影中的威士忌品牌